曾国藩故居展陈的情景化设计方案
名人故居项目中文化的提炼及故居展陈情景化设计——曾国藩故居展陈的情景化设计
一、名人故居中的文化提炼
名人故居类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的第一步是进行文化梳理,提取核心文化,构建文化体系,结合市场导向,提炼文化主题和文化核心价值。无论任何地域的文化旅游项目,其文化和资源都不会是唯一和单一的,往往是多种文化的交织和伴生。通过对文化的梳理,根据文化的代表性、独特性、差异性和旅游产品的可转化性,剥离项目文化表象,挖掘核心价值,梳理出项目的核心文化和辅助文化,构建项目文化体系,提炼文化核心价值所在。
(一)梳理文化资源,构建文化体系
突破国内故居旅游“就故居做故居”的常规模式,避免就故居论故居的困境,游客之所以对名人故里感兴趣,源于对历史名人的人物生平、奇闻异事、思想文化、重大历史功绩等感兴趣,跳出名人故里本体束缚,以文化旅游的创新思维做大名人故居文化旅游。
名人故里旅游的真正吸引力是历史名人生平、历史功绩及其思想文化。名人故居类文化梳理一般包括两部分:历史名人及其思想文化的梳理和故居遗址遗迹类文化资源梳理。
绿维创景在曾国藩旅游项目中,从十二个方面,对曾国藩及其所代表的思想文化进行梳理和解读,并提取出曾国藩本人成就及其思想文化体系,作为本项目的核心文化,最终形成贯穿5个文化体系10条文化主线。
图1:曾国藩故居文化体系构建
(二)结合市场需求,提炼核心价值
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整合游客大众喜闻乐见的历史名人文化故事、生平事迹及家族生活等,通过人性化历史名人的魅力,以客观中立的角度还原历史本貌,满足当代人对那段历史的好奇心。
通过对曾国藩的深入研究与解读,我们一方面深深的认识到其在文学、军事、家教、科技等方面的成就,同时也不可回避的要面临他在历史中的特殊性与争议性。与其激化争议,不如还原本色,因此我们最终决定对有争议的传奇、野史点到为止,正解不做过多渲染,将项目定位为“本色曾国藩”――展示一个真实的人,而不是各种戏剧化、脸谱化的曾国藩,以客观中立的角度还原历史本貌,满足当代人对那段历史的好奇心。
图2:曾国藩故居文化主题定位
二、名人故居文化与展陈设计的衔接
(一)确定各片区的主题文化
图3:曾国藩项目各片区的主题文化
图4:富厚堂文化定位
图5:白玉堂文化定位
(二)设计理念及手法
突破传统故居展览展示手法,采用国际化视野和超前的设计理念,加入高科技技术应用,强调人性化设计,注重唤起游客深层次的心理感受。通过曾国藩的生平事件及其思想体系,选取重点进行展示。
图6:曾国藩故居展陈模式
在具体展示上,我们尊重历史,在此基础上运用情景化的展陈手段,通过高品位情境化的包装,将虚拟成像、多媒体等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合,从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味觉、嗅觉,心理感受等多方位调动和提升文化体验,以求达到人走茶未凉的效果,从而实现更富趣味性的故居旅游。
将曾国藩一生经历的几类典型事件分区展示,借用隐喻、象征、对比等艺术情境化的手法传达思想。以小见大,启迪游客思考,注重唤起游客的心理共鸣,更生动更深刻的解读曾国藩思想。
在高科技的应用上,要对一些设备进行情景化包装,以便与客观环境相融合,这样在增强内容展示的信息量与便捷性基础上,也不会打扰游客的沉浸感。
图7:绿维创景情景化打造手段
在展陈方式上,从游客需求出发,采用多样化的方式,从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味觉、嗅觉、心理感受等方面多方位调动游客参与性,丰富游客感受度,提升文化体验。
绿维创景将曾国藩故居的展陈方式大体分为五类:
生活环境复原区:通过家具陈设等物品原汁原味还原曾国藩家族当年的真实生活环境。增强身临其境感。
通过各类展板、蜡像,情景化展示事件。
艺术展示:通过对曾国藩的家书、日记、信件艺术品等艺术手法来总结传达其思想(如:“三不朽” “内圣”“ 外王”等主题内容)
体验互动:情境式产品售卖、增强游客互动体验参与。
主题背景音乐:编织出一派幽微幻化时空中的斑驳碎影,创造一个山水空灵、虚静澄明的精神世界。
(三)具体项目展陈设计——以富厚堂与白玉堂为例
1、两堂的差异化处理
在项目展陈设计的层面,我们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区分白玉堂和富厚堂的旅游价值差异。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结合时事情况,给予了两堂不同的角色和价值定位,这一定位也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同。
富厚堂:展示的核心是曾国藩文化及曾国藩家教文化,曾国藩本人是富厚堂当之无二的主角。
白玉堂:将湖湘文化及耕读文化作为白玉堂的核心展示内容,运用情景化手段展示旅游者所关注的曾国藩儿童阶段的故事。
图8:富厚堂与白玉堂的差异化处理
2、富厚堂¬展示——圣贤文化、成功学结晶
采用人性化设计,从本色曾国藩的视角出发,客观展现各个角色不同面的曾国藩。
图9:不同角色的曾国藩
由于建筑本身结构的制约,经过反复推敲比较,绿维创景最终确定以曾国藩28岁后的生平大事件为主逻辑线索,将富厚堂分成12个主题区和1个山水文园景观园林,中间穿插商业项目。
图10:富厚堂12个主题区
图11:富厚堂分区布局及游线设计
3、白玉堂展示——耕读文化典范
28岁前的曾国藩所生活的白玉堂是中国传统耕读文化下的生活方式,因此这里的主要展示内容将分为三个部分:湖湘文化,曾氏家族,少年读书。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层面,展示一个完整的曾国藩生活环境。并以曾国藩28岁前耕读生活为主逻辑线索,将白玉堂分成9个主题区和1个农耕文化景观园林,中间穿插商业项目。
图12:中国传统耕读文化下的大环境与小环境
图13:白玉堂的主题分布
尊重历史,家眷生活区内容不变,尽量按史实复原。把空置的房间按曾国藩28岁前履历及其家族的简介,分成大区域,一个区域一个重要节点打造,商业项目穿插其中。基本按照时间线索,符合整体前后逻辑关系,做到条理清晰,合理规划。
图14:白玉堂的分区布局及游线设计